
我知道,当我写下这篇文章,可能会遭到一些人的谩骂和攻击,没关系,尽管来吧,有些话不吐不快。
贾玲,第一次看到你是在2010年的春节晚会上,你和白凯南合作的相声《大话捧逗》!
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女孩子上台说相声,而且说的还有模有样。
那年你虽然没有一炮而红,但总算有了知名度。
那时的你,已经有些小胖,浅浅地梨涡挂在脸上,甚是可爱。
可后来你愈发地胖,也没有什么作品,和白凯南也没了合作,直到百变大咖秀,你不顾形象的模仿和搞笑,只为取悦观众,你又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。
那时的你收获了很多粉丝,包括我。
我们喜欢你的放的开,喜欢你的幽默,喜欢你的神级接梗。
有一场颁奖典礼,其他嘉宾都不在,面对记者的围攻,你奉献了一个又一个梗,至今仍被我视为“神级现场”!
后来,你和沈腾合作了《王牌对王牌》,你们两人的默契搭档不仅让这个节目的收视率,更是收获了大批新生代的粉丝。
或许是不满足于做一个“综艺咖”,你执导了第一部电影《你好,李焕英》。
虽然,那时你的演技很生硬,但瑕不掩瑜,并不妨碍这部电影很出色。
只是,这个“出色”是对于你而言的,并非和那些经典电影所比较的结果。
不过,第一次做导演的你,能拍成这样,就已经很了不起。
后来,《你好,李焕英》获得了非常高的票房,超越了《哪吒》和《流浪地球》 位居中国影史票房排行榜第三名。
虽然我觉得《你好,李焕英》配不上这么高的票房,但看你有如此成绩,作为粉丝的我,还是打心眼里为你高兴。
那时候,有很多人诋毁你消费逝去的母亲,说这完全是一部烂片。
我还会在评论区一一反驳他们。
直到这次《热辣滚烫》铺天盖地的营销,完全改变了我对你的看法。
一部电影,营销并没有错,营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,可是营销一旦泛滥,就会适得其反。
我相信很多人和我有同样的感受,从期盼看到你减肥后的样子,到无感,到抵触,再到反感……
大年初一10个热搜都是你:贾玲瘦了,贾玲不开心了等等,完全没有提到电影的事,想屏蔽都屏蔽不了,不认识你不关注这种事的人也能刷到你,真正做到了全方位,无死角!
你说你没买热搜,你信吗?
在接受采访时,你说希望大家看到的不要是贾玲,不要是贾玲瘦了一百斤……
可现在这个结果是你期盼的么?
通过这部电影,我发现你还是一个说一套做一套的人。
你说你希望观众能看到电影所传达的意义,不希望他们只是看到你减肥,可你又把自己的减肥日记放到了片尾做彩蛋。
请问,这和电影有关系吗?
你不觉得这和你所说的话自相矛盾吗?
是你减肥还是杜乐莹在减肥?
你说的话,你自己信吗?
你说电影票房能达到《你好,李焕英》的一个零头,4亿元,就已经很知足了。
可是你又带着母亲的手表,到处做宣传,撸开袖子,唯恐别人看不到。
关键,平时也没见你戴啊。
为了票房,你又实实在在消费了一把故去的母亲。
你说的话,你自己信吗?
通过这次电影,我还看到了你对抄袭的态度是那么的不堪!
很早之前就知道你的很多作品都是抄袭的,但那时候有粉丝滤镜,并不妨碍我继续喜欢你。
直到这次有人扒出了你早年的一段采访,才知道你对待抄袭竟是这个态度。
明知道自己是抄袭,不认错也就罢了,还死不悔改,还要大声为自己狡辩,说只是借鉴。
然而,看过原版韩国小品的朋友都知道,你那不叫借鉴,叫做汉化,叫做翻译。
而且,在《你好,李焕英》中,最后的反转,全片最精彩的桥段也是抄袭自韩国的《开心家族》。
这次倒好,缺乏原创精神的你,直接买下版权翻拍,看谁还敢说你是抄袭。
只是,翻拍,也只是合法的抄袭罢了。
这一刻,你的那一句“我不是一个爱狡辩的人”显得那么地讽刺。
说回电影本身,你真的觉得你的这部翻拍之作很优秀吗?
《热辣滚烫》自上映以来,就惹来很多争议,有人夸演得好,有人批就是一坨shi!
面对争议你也给出了回应:
这份回应很是高明,尤其那一句“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”,那么的高深莫测,有一种“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”的意境。
可是,是不是也可以说你是在故弄玄虚?
是不是连你自己也表达不清楚你到底拍了什么?
是不是你根本无法讲述创作过程?
是不是你也觉得逻辑混乱?
是不是因为电影是翻拍的,完全没有你自己的精神内核?
你说你希望观众通过电影看到的是“爱自己”!
那么,你的电影真的将这一主题表达出来了吗?
你的电影符合逻辑吗?
原作里,当时日本的时代背景正处于经济危机,令很多年轻人丧失了信心,所以,才会选择在家里躺平,是符合当时日本年轻人的现状的。
那杜乐莹为什么毕业后就在家里躺平十年?
中国国情允许你在家里躺平吗?
你在家里只吃不喝躺平一年,你爸妈都得受不了,催你出去找工作。
我也曾经躺平过两年,但我也只敢远离父母远离家庭躺平,每次打电话还要欺骗父母,说我工作的很好,过得很好。
所以,杜乐莹在家里躺平十年?
她是怎么做到的?
对此,有很多网友说电影的最后已经给出了交代,也是整个电影最升华的部分。
可是,电影的最后,只是交代了乐莹和爸爸的一番对话:
乐莹:如果你有两个苹果,一大一小,朋友问你要,你怎么给?
爸爸:既然是朋友,那我给他一个大的!
乐莹:以前我会两个都给,别人以为我不喜欢吃苹果,现在看心情!
以此来说明,杜乐莹是个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,感情中受到了伤害,所以,才会在家里躺平。
那么,问题来了。
她受到了什么伤害?
完全没有交代啊!
电影是需要镜头语言的,你什么都不交代,只靠一句对话,是说服不了观众的。
杜乐莹说,朋友找她要苹果,她两个都会给。
可是,
一个在家里躺平十年没有社交的人,哪来的朋友?
一个在家里躺平十年没有收入的人,哪来的苹果?
是不是可以理解成,她在拿着父母的钱去讨好外面的朋友?
我们管这不叫“讨好型人格”,叫“窝里横”!
电影里有一点也让人非常不理解,三个男性主要角色仿佛都对肥胖的女生情有独钟。
乔杉和200多斤的乐莹交往了三年。
饭店老板许君聪对200多斤的乐莹性骚扰。
健身教练雷佳音更是不理年轻貌美前台小妹的追求,而和200多斤的乐莹发生了关系。
当雷佳音趴在200多斤的乐莹身上时,身高1米8多,体格还算健硕的雷佳音都显得娇小了。
那个画面实在太美,不忍细看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。
不排除有些男性有一些独特的癖好,可3个男人全部喜欢200多斤的女人,这有点说不过去了吧。
还是,只是因为原版有这些桥段,所以贾玲你就直接照搬过来,完全不顾逻辑?
整个影片宣扬的是女性觉醒和独立,可是杜乐莹最后真的独立了吗?
影片的最后,杜乐莹立志要赢一次,于是开始减肥开始训练,为拳击比赛做准备!
可是,一个月工资2500,房租800的她,是怎么应付每节300元拳击课的?
预支了8个月的工资?
老板是怎么突然良心发现的?
现实中,老板不拖欠工资已经谢天谢地了,顶多能预支一个月的。
8个月?
贾玲,你是不是有钱后,脱离生活太久了?
向拳击老板赊账?
原本唯利是图尖酸刻薄的拳击教练沙溢怎么就突然转了性?
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交代。
仿佛在乐莹立志赢一次后,本来全员恶人,突然全部变得善良起来,只为帮助乐莹完成目标。
你觉得这合理吗?
那比赛之后,这预支的工资,欠的训练费,怎么还?
继续啃老吗?
脱离了经济独立的女性觉醒,不是真正的觉醒!
乐莹不是贾玲。
贾玲你瘦下100斤,有专业的团队,有庞大的资金支持。
乐莹有什么?
她只会为此欠下一身债!
而影片的彩蛋放出贾玲的减肥日记,更是滑稽。
这和乐莹有什么关系吗?
可是很多观众把乐莹当成了贾玲。
贾玲你自己恐怕也早在无形之中,将自己当成了乐莹。
正像你那篇回应里所说的:
我捡起无数破碎的我们,拼凑出一个乐莹,我们拉起手探索这短暂又漫长的一生该怎么活~
电影也是几个不合逻辑的片段,硬是凑成了一个故事,只为突出乐莹的凄惨,只为乐莹最后的赢一次,爱自己。
可是,由碎片刻意拼凑出来的主题无法打动人心,那只是你的自我感动!
即便《热辣滚烫》逻辑不清,转折生硬,但我依旧觉得她是一部及格的作品。
而我对《热辣滚烫》以及贾玲的厌恶,则完全来自粉丝的硬捧!
容不得别人说这部电影的半点不是!
只要你批评这部电影,哪怕你说的再有理有据,也会被骂成是水军,是蝈蝻,是在嫉妒贾玲的才华,是在贬低女性导演,是看不得女性导演的成功……
这都哪跟哪儿啊?
今天甚至看到一条评论:《热辣滚烫》在中国影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……
我们只是觉得贾玲名不副实,而她的粉丝却是想让她死!
贾玲,你扪心自问,你真的觉得你的电影很优秀吗?
你真的觉得你的电影配的上粉丝们这般夸赞吗?
骗骗我们观众可以,千万别把自己也给骗了。
观众一般没记性,只要你以后拍的作品还行 照样有人买单。
如果你把自己都给骗了,我很难想象你还能拍出什么好作品。
贾玲,在你以减肥100斤形象第一次出现在大家眼前时,很多网友都说你变得不开心了。
在接受鲁豫采访时,你说你想通了很多事情,想通之后变得更爱自己,你不再需要跳出来讲个笑话来取悦大家取悦观众……
是啊,那个身宽体胖,随时随地成为别人的开心果,甚至自嘲逗别人开心的贾玲不是真正的贾玲。
现在的你,有钱有颜,不需要再用搞笑的方式来取乐观众。
你只是你。
只是,你真的赢了么?
